2018
DOI: 10.32629/hwr.v2i11.1715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以及管理措施分析

Abstract: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水资源问题是我们国家一直存在的问题,而且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问题被凸显出来。人们的生存离不开水资源,如何将水资源可持续的利用起来是目前社会面临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武城县为例,对武城县水资源量及分布的状况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提高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Citation Types

0
0
0
1

Year Published

2024
2024
2024
2024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2

Relationship

0
2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2 publications
(1 citation statement)
references
References 0 publications
0
0
0
1
Order By: Relevance
“…2024 年 1 月 王福红等: 中国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特征及成因 http://www.resci.cn 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4,5] 。然而中国地 域辽阔, 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响, 区域间耕地资源 集约化利用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不平衡特征, 且 各地区在劳动力、 资本、 技术以及农业惠农政策等 生产要素方面的利用效率差异也逐渐凸显 [6][7][8] 料, 以期获得高额产出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9] 。耕 地集约化经营利用的理念最早由古典政治经济学 家 David [10] 提出, 随后威斯特提出经典土地报酬递减 理论, 奠定了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理论基础 [11] 。后来, 诸多学者聚焦国家宏观尺度 [7,8] 、 市县域的中观尺 度 [12,13] 以及农户、 地块层面的微观尺度 [6,14,15] 对耕地集 约化的内涵界定 [5,11,16] 、 指标构建 [4] 、 时空演化 [7] 、 驱动 因素 [12] 、 区域差异及对策建议 [15,17,18] 等开展研究, 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 施, 学者们对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注度不断 提高, 相关研究也不断丰富 [19,20] 。耕地作为农村产 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现阶段直接关于耕地集约化利 用不平衡的研究较少, 但其均衡状况却长期受到学 者关注。王国刚等 [8] 基于集约利用度指数分析认为 中国耕地集约化利用形成了第一阶梯较高集约度, 第二三阶梯较低集约度的空间格局。胡贤辉等 [21] 研 究认为 2007-2019 年中国耕地集约化水平呈现东 部、 中部、 东北、 西部依次下降的梯次分布格局。可 见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间差异 显著。另外, 关于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的定量 研究成果较少, 但已有学者针对社会民生发展、 高 等教育等领域的相关定量研究可为本文提供借鉴 参考 [22][23][24] 会-经济-生态复合开放系统 [25] 。耕地集约化利用是 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和经济 环境的约束下, 对耕地利用效果的评价 [26] 。由于耕 地利用所依赖的环境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 则耕 地集约化利用必然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自 然生态环境是耕地利用的基础条件, 决定了耕地利 用的空间形态、 种植模式和种植作物类型。例如云 贵高原、 青藏高原等高山丘陵地区, 由于气候地形 限制其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普遍偏低 [27] , 自然生态 环境对耕地集约化利用分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 间不平衡。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耕地集约化利用 的主要驱动因素, 决定了耕地利用的具体方式和组 织特征 [11]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突出 的特征, 城镇化带动的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 居民消费升级、 非农产业发展、 耕地格局变化等因 素也必然影响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 [13] , 社会经济环 境对于耕地集约化利用分异的影响更多表现为时 间尺度不平衡。各地资源禀赋的异质性、 城镇化水 平以及政策规划等导致各区域耕地资源的质量和 数量发生显著变化, 农户面对耕地变化以及务工机 会等环境变化, 倒逼调整耕地利用方式。可见不同 农户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偏好亦存在 显著差异 [28] , 农户个体特征对耕地集约化利用分异 的影响表现为群际之间不平衡。 [24] 。耕地集 约化利用涉及多层次多目标耕地利用效果的评价, 根据耕地集约化利用的科学内涵, 其描述与评价指 标可划分为投入、 产出、 频度等 3 大类 [29] 。随着研究 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耕地集约化利用的 可持续状况也纳入评价研究范围…”
unclassified
“…2024 年 1 月 王福红等: 中国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特征及成因 http://www.resci.cn 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4,5] 。然而中国地 域辽阔, 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响, 区域间耕地资源 集约化利用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不平衡特征, 且 各地区在劳动力、 资本、 技术以及农业惠农政策等 生产要素方面的利用效率差异也逐渐凸显 [6][7][8] 料, 以期获得高额产出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9] 。耕 地集约化经营利用的理念最早由古典政治经济学 家 David [10] 提出, 随后威斯特提出经典土地报酬递减 理论, 奠定了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理论基础 [11] 。后来, 诸多学者聚焦国家宏观尺度 [7,8] 、 市县域的中观尺 度 [12,13] 以及农户、 地块层面的微观尺度 [6,14,15] 对耕地集 约化的内涵界定 [5,11,16] 、 指标构建 [4] 、 时空演化 [7] 、 驱动 因素 [12] 、 区域差异及对策建议 [15,17,18] 等开展研究, 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 施, 学者们对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注度不断 提高, 相关研究也不断丰富 [19,20] 。耕地作为农村产 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现阶段直接关于耕地集约化利 用不平衡的研究较少, 但其均衡状况却长期受到学 者关注。王国刚等 [8] 基于集约利用度指数分析认为 中国耕地集约化利用形成了第一阶梯较高集约度, 第二三阶梯较低集约度的空间格局。胡贤辉等 [21] 研 究认为 2007-2019 年中国耕地集约化水平呈现东 部、 中部、 东北、 西部依次下降的梯次分布格局。可 见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间差异 显著。另外, 关于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的定量 研究成果较少, 但已有学者针对社会民生发展、 高 等教育等领域的相关定量研究可为本文提供借鉴 参考 [22][23][24] 会-经济-生态复合开放系统 [25] 。耕地集约化利用是 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和经济 环境的约束下, 对耕地利用效果的评价 [26] 。由于耕 地利用所依赖的环境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 则耕 地集约化利用必然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自 然生态环境是耕地利用的基础条件, 决定了耕地利 用的空间形态、 种植模式和种植作物类型。例如云 贵高原、 青藏高原等高山丘陵地区, 由于气候地形 限制其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普遍偏低 [27] , 自然生态 环境对耕地集约化利用分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 间不平衡。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耕地集约化利用 的主要驱动因素, 决定了耕地利用的具体方式和组 织特征 [11]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突出 的特征, 城镇化带动的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 居民消费升级、 非农产业发展、 耕地格局变化等因 素也必然影响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 [13] , 社会经济环 境对于耕地集约化利用分异的影响更多表现为时 间尺度不平衡。各地资源禀赋的异质性、 城镇化水 平以及政策规划等导致各区域耕地资源的质量和 数量发生显著变化, 农户面对耕地变化以及务工机 会等环境变化, 倒逼调整耕地利用方式。可见不同 农户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偏好亦存在 显著差异 [28] , 农户个体特征对耕地集约化利用分异 的影响表现为群际之间不平衡。 [24] 。耕地集 约化利用涉及多层次多目标耕地利用效果的评价, 根据耕地集约化利用的科学内涵, 其描述与评价指 标可划分为投入、 产出、 频度等 3 大类 [29] 。随着研究 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耕地集约化利用的 可持续状况也纳入评价研究范围…”
unclass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