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DOI: 10.18306/dlkxjz.2015.06.004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居住小区容积率空间差异——以大连市为例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1

Citation Types

0
0
0
3

Year Published

2017
2017
2022
2022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5

Relationship

0
5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5 publications
(3 citation statements)
references
References 0 publications
0
0
0
3
Order By: Relevance
“…, 其过程由 "认知需求产生-地理信息刺激-认知地点选择决策-地理空间认知-形成认知地 图" 构成。认知地图作为研究城市空间感知的一个 最有效的手段, 最早由 Tolman [2] 于 1948 年提出, 是 指存储于人的长时记忆中的对于外部世界及其属 性的表达 [3] [5] 。随后 Appleyard [6] 在其基础上将认知 地图分为空间型和连续型 2 大类, 继而掀起了城市 空间感知研究的热潮。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 ① 基 于手绘地图的城市意象研究 [7][8][9] , 重点讨论城市意象 要素及其认知地图的空间形态; ② 地名认知、 距离 认知和城市空间认知 [10][11][12] , 讨论一维空间内意象要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认知地图与现实世界之间 的差异; ③ 认知地图的扭曲研究 [13][14] , 在二维空间 内讨论认知地图与地图学地图同一要素的空间拓 扑关系变形; ④ 城市感知差异与居民属性的关系 研究 [15][16][17] , 挖掘背后深层次的城市空间感知差异受 居民属性以及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⑤ 城市感知的应用研究 [18] [19] , 李郇等 [20] 、 顾朝林等 [21] 、 冯健 [22] 、 申思等 [23] 、 李雪 铭等 [24] 、 宋伟轩等 [25] 分别对广州、 北京、 大连、 南京等 城市开展了城市认知地图方面的相关研究。近年 来, 中国城市空间感知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分析 手段不断翻新 [26][27][28] , 以实证研究为主, 主要聚焦于以 下 3 个方面: 一是分析城市居民对城市宏观尺度空 间感知的基本类型以及差异性特征; 二是探讨旅游 者对地理空间感知的基本过程、 特征以及基于不同 空间信息表达方式的旅游者空间认知效果 [29][30][31][32] ; 三 是研究大学生对其所在大学校园中等尺度空间意 象要素的感知特点、 认知地图扭曲以及地理环境认 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影响 [33][34][35] [7] 并不显著, 甚至极少出现类 似冯健 [22] 对北京意象空间结构研究中发现的, 区域 拼块或空间片段间有效链接的高级别马赛克型和 连接型认知地图。但其由点及线、 从简至繁的认知 顺序与 Golledge [37]…”
unclassified
“…, 其过程由 "认知需求产生-地理信息刺激-认知地点选择决策-地理空间认知-形成认知地 图" 构成。认知地图作为研究城市空间感知的一个 最有效的手段, 最早由 Tolman [2] 于 1948 年提出, 是 指存储于人的长时记忆中的对于外部世界及其属 性的表达 [3] [5] 。随后 Appleyard [6] 在其基础上将认知 地图分为空间型和连续型 2 大类, 继而掀起了城市 空间感知研究的热潮。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 ① 基 于手绘地图的城市意象研究 [7][8][9] , 重点讨论城市意象 要素及其认知地图的空间形态; ② 地名认知、 距离 认知和城市空间认知 [10][11][12] , 讨论一维空间内意象要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认知地图与现实世界之间 的差异; ③ 认知地图的扭曲研究 [13][14] , 在二维空间 内讨论认知地图与地图学地图同一要素的空间拓 扑关系变形; ④ 城市感知差异与居民属性的关系 研究 [15][16][17] , 挖掘背后深层次的城市空间感知差异受 居民属性以及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⑤ 城市感知的应用研究 [18] [19] , 李郇等 [20] 、 顾朝林等 [21] 、 冯健 [22] 、 申思等 [23] 、 李雪 铭等 [24] 、 宋伟轩等 [25] 分别对广州、 北京、 大连、 南京等 城市开展了城市认知地图方面的相关研究。近年 来, 中国城市空间感知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分析 手段不断翻新 [26][27][28] , 以实证研究为主, 主要聚焦于以 下 3 个方面: 一是分析城市居民对城市宏观尺度空 间感知的基本类型以及差异性特征; 二是探讨旅游 者对地理空间感知的基本过程、 特征以及基于不同 空间信息表达方式的旅游者空间认知效果 [29][30][31][32] ; 三 是研究大学生对其所在大学校园中等尺度空间意 象要素的感知特点、 认知地图扭曲以及地理环境认 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影响 [33][34][35] [7] 并不显著, 甚至极少出现类 似冯健 [22] 对北京意象空间结构研究中发现的, 区域 拼块或空间片段间有效链接的高级别马赛克型和 连接型认知地图。但其由点及线、 从简至繁的认知 顺序与 Golledge [37]…”
unclassified
“…如难闻的气味、 水体的变色甚至鱼类的死亡 [103] 。与 农业用水相关的地下水污染也会使房屋贬值 2%6 %, 不过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降低 [104] [106] 分解了机场噪声的贡献, 分析其对房地 产价格的影响, 认为持续的背景噪声比变异性大的 噪声更加有害。Espey 等 [107] 的实证结果表明, 机场 噪声达到 65 分贝及以上地区的房屋平均售价比安 静地区的同等房屋低约 2400 美元。机场噪声对房 价的负面影响还具有时空关联性, 随时间推移而有 加重趋势 [108] ; 且考虑空间效应后, 负面效应进一步 加强 [109] 。铁路噪声对房价的负面效应受距离和噪 声强度的影响 [110,111] 。不仅普通铁路噪声降低了沿线 两侧住宅的平均价格 [112] , 而且高铁站的噪声也会负 http://www.resci.cn 面影响房价 [113] 。Walker [114] 认为, 住宅位于铁路噪声 源周边的 65 分贝范围内, 房产价值减少 13%。Del Giudice 等 [115] 分析了那不勒斯环城公路产生的噪音 污染对房价的负面影响, 认为高速公路噪声污染和 交通强度的增加会降低住宅价格 [116] [119] ; 空间上, 距离每增加 1 英尺, 房价增加 61 美分; 而顺风方向的距离每增加 1 英尺, 房价增加 10.30 美元 [120] 。居民对有害垃圾处理厂附近住房价 格的支付意愿与年龄和学历相关, 不同收入和偏好 的群体对这种负面影响的反应程度存在差异 [121] 。 危险废物场地和填埋场的选址对房产价值均产生 显著的负面影响。固体废弃物的布局不仅对房价 产生直接影响, 还会通过影响房产税进一步影响房 价 [121][122][123] 。Kiel 等 [119] 认为在垃圾焚烧厂选址的决策阶 段, 房价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 而固体废物处理场 对房产价值也产生负面影响 [120] [125] 。François [126] 以加 拿大蒙特利尔地区的 Brossard 市为案例, 研究发现 高压线铁塔造成的严重视觉障碍使得房地产价格 贬值幅度从 5%到 20%以上。住户对电磁辐射影响 人身健康和安全的负面感知程度最高, 而视觉美观 影响次之, 降低财产价值的负面感知最弱 [127] 。同 时, 电磁辐射对房价的负面影响具有显著的群体效 应, 对老年人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影响更明显 [127] 。 高压线铁塔对房价的负面影响比高压线更显著, 与 高压线的距离每增加 1 米, 房价上升 44 英镑, 而在 距离高架线塔 100 米以内, 房价平均降低 11.5% [128] 。 电磁污染对房价的影响具有时空效应。高压线和 高压线塔对房价的负面影响程度随时间推移而增 强; 在空间上, 高压线塔因方位的不同对房价的影 响不同, 前方比后方影响显著, 在有湖泊或者乡村 风景的地方, 高压线塔对房价的影响更显著 [128] 。此 外, 高压线由于电晕的存在产生噪音, 居民在健康、 安全、 视觉美观上产生负面感知, 从而影响房价 [129] ; 而电线通过身体健康、 视觉障碍、 噪音等负面感知 影响房价 [130] [141] 。低收入群体居住质量差, 居住环境 没有竞争力; 而高收入群体居住质量高, 高端人士 群体居住的自然环境最为优越 [142] 。环境景观资源 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城市空间效率和弱势群体的 福利 [24] 。低收入群体从环境优势区位中被挤出, 穷 人可能居住在环境资源不足的地方, 很难消费到相 关资源或者消费成本很高, 形成居住分异和社会分 割, 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问题, 影响居民的社会 福利。政府在环境资源的供给与配置上需考虑低 收入群体。 (5)环境对房价的效应研究需重视 "人" 的感 受, 尤其人的 "环境心理感受" 及其折射在房价上的 反馈。如景观可达性的测度需要从 "人" 的自身出 发, 考察 "主观" 距离, 如步行距离等。国内开展的 房价差异机制研究虽考察了环境要素, 但通常采用 景观的相对位置或距离关系作为区位条件评价, 忽 略了人的...…”
Section: 81%。海水影响房价最显著的是极端环境条件,unclassified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41 卷 住宅用地是指在城市内供人们居住的住宅小 区(含宅间小路和宅间绿地)所占的土地面积 [24] 。住 宅用地扩展是城市土地扩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城 市整体空间扩展有密切的关系。住宅用地扩展包 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扩展, 水平扩展主要体现 在住宅用地面积的扩张和延伸, 垂直扩展则表现为 住宅用地建筑容积率、 建筑高度等的变化 [25] 。目前 学术界对住宅用地扩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住 宅用地扩展的规模、 速度、 结构与机制等方面 [26][27][28] , 在城市三维空间扩展视角下, 探索城市住宅用地时 空差异特征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容积率是合理确 定城市用地空间和缓解人地矛盾的基础条件, 城市 土地利用方向由二维平面扩展向三维立体扩展转 变, 其核心是提高容积率 [29] 。国内外诸多学者在进 行研究时都考虑了容积率这一要素。国内学者如 乔伟峰等 [2] 、 张鹏等 [30] 、 闫永涛等 [31] 在分析土地利用 效率及土地利用强度时, 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容积率 这一指标来展现城市土地利用的时空特征; 国外学 者在运用密度性、 连续性、 聚集度、 核心度、 通达性、 对称性等指标进行城市扩展测度分析的同时 [32][33] , 也尝试将容积率作为重要指标之一进行城市三维 空间扩展测度 [34][35][36] 整体变化特征, 可以从住宅小区平均重心、 方位角 变化方向和长短轴变化幅度等角度探析住宅小区 分布空间迁移与空间方向特征。其中平均重心反 映住宅小区整体空间性的相对位置, 方位角表示住 宅小区空间变化的趋势; 长轴反映住宅小区在主要 方位上的集聚程度, 短轴反映住宅小区次方位上的 集聚程度, 长轴、 短轴的标准差距离越小, 表明住宅 小区集聚程度越强, 反之越弱 [37] 。计算公式如下:…”
unclass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