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DOI: 10.18306/dlkxjz.2018.05.011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基于“三生”空间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湖南江永县兰溪村为例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Citation Types

0
0
0
18

Year Published

2020
2020
2023
2023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9

Relationship

0
9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33 publications
(24 citation statements)
references
References 5 publications
0
0
0
18
Order By: Relevance
“…焦庚英 等:县域"三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分析 要素与结构是国土空间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分析空间形态与结构的演变是探究空间功 能变迁过程的手段。为此, "三生空间"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空间格局特征 [6] 、演 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7,8] 、国土空间优化和空间重构等方面 [9][10][11] 。国内对"三生空间"的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三生空间"概念与分类研究 [12][13][14] 、 "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15][16][17] 、 "三生空间"演变的驱动因素分析 [18] 、 "三生空间"功能转变 [19] 与"三生空间"结构优化 策略研究 [20] 等。总的来讲,国内学者对"三生空间"进行大量的研究,但尚存在一些不 足: (1) 研究尺度上以流域、省域、城市圈和经济圈等为主,对县域或更小尺度的"三 生空间"研究较少; (2) "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研究居多,格局演变驱动因素研究较 少; (3) 针对"三生空间"功能转变影响因素分析有待加强。 "三生空间"理论根据空间的功能属性将国土空间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 间。三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 [21] 。生产空间为生活空间提供物质保障;生活空间是为保 障人们基本生活需求而提供住、行、购和娱等活动空间,其空间格局的演变是人类为满 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的结果;而生态空间是为生活与生产空间提供生态环境安全保障 的空间,是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 "三生空间"在外因驱动下,其要素与结构发 生改变,造成"三生空间"功能的转变。空间功能的转变是空间生产的主要过程,同时 也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结果。为此,利用"三生空间"理论能充分诠释县域国土空间 的格局与功能演变的特征。同时,有研究指出,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经济区位优势是造成 空间演变的主要原因 [22][23][24] 。而旅游市场需求与政策引导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地区的国土 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25][26][27][28][29] 。因此,本文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选择自中国 加入 WTO 以来,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 2002-2018 年为研究时段 [30]…”
unclassified
See 1 more Smart Citation
“…焦庚英 等:县域"三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分析 要素与结构是国土空间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分析空间形态与结构的演变是探究空间功 能变迁过程的手段。为此, "三生空间"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空间格局特征 [6] 、演 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7,8] 、国土空间优化和空间重构等方面 [9][10][11] 。国内对"三生空间"的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三生空间"概念与分类研究 [12][13][14] 、 "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15][16][17] 、 "三生空间"演变的驱动因素分析 [18] 、 "三生空间"功能转变 [19] 与"三生空间"结构优化 策略研究 [20] 等。总的来讲,国内学者对"三生空间"进行大量的研究,但尚存在一些不 足: (1) 研究尺度上以流域、省域、城市圈和经济圈等为主,对县域或更小尺度的"三 生空间"研究较少; (2) "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研究居多,格局演变驱动因素研究较 少; (3) 针对"三生空间"功能转变影响因素分析有待加强。 "三生空间"理论根据空间的功能属性将国土空间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 间。三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 [21] 。生产空间为生活空间提供物质保障;生活空间是为保 障人们基本生活需求而提供住、行、购和娱等活动空间,其空间格局的演变是人类为满 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的结果;而生态空间是为生活与生产空间提供生态环境安全保障 的空间,是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 "三生空间"在外因驱动下,其要素与结构发 生改变,造成"三生空间"功能的转变。空间功能的转变是空间生产的主要过程,同时 也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结果。为此,利用"三生空间"理论能充分诠释县域国土空间 的格局与功能演变的特征。同时,有研究指出,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经济区位优势是造成 空间演变的主要原因 [22][23][24] 。而旅游市场需求与政策引导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地区的国土 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25][26][27][28][29] 。因此,本文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选择自中国 加入 WTO 以来,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 2002-2018 年为研究时段 [30]…”
unclassified
“…3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择与计算 为分析婺源县"三生空间"景观格局变化,定量描述"三生空间"的面积、形状、 分布和结构等景观格局特征,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选择解释景观破碎程度平均斑块面 积 (MPS) 和最大斑块面积 (LPI) 、描述斑块几何形状复杂程度的分维数 (PAFRAC) 、 描述斑块离散程度的聚集度 (AI) 以及反映景观异质性的香农多样性指数 (SHDI) 等 6 个指标分析研究区"三生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 [36] 。将经过 ENVI 5.1 软件进行监督分 类后"三生空间"的栅格数据导入 Fragstats 4.2,计算"三生空间"的总景观格局指数和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各自的景观格局指数,进一步分析空间格局特征。 1.3.4 RDA 分析方法 为进一步分析婺源县"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采用 Canoco 5.03 软件分析 社会经济要素国内生产总值 (X1) 、第三产业比例 (X2) 、旅游总收入 (X3) 、旅游人次 (X4) 、住宿与餐饮业收入 (X5) 、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 (X6) 、固定资产投资 (X7) 、财 政支出 (X8) 、公路里程 (X9) 、旅游宣传 (X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X11) 与非农 业人口占比 (X12) 对"三生空间"格局影响的贡献率进行排序,并将各解释变量与各 响应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可视化 [37] 。在分析各因子对"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 贡献排序之前,采用 DCA 对 2002-2018 年的"三生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和社会经济数 据进行去趋势处理。 (1) 旅游业发展对"三生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的可能影响。 "三生空间"的格局与功 能演变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共同影响的结果。优质的资源禀赋、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推 动婺源县向全域旅游区发展的旅游吸引物,推动当地旅游城镇化发展 [38] ;致使传统乡村 聚落向小城镇发展 [39] ,城镇生活空间不断的扩张,越来越多的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被迫 转变为生活空间。婺源县全域旅游发展,加快了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住 宿、餐饮等,促进了城镇化进程,生活空间增加。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生态空间增长的原 (3) 旅游业发展对婺源县"三生空间"功能转变的可能影响。对于全域旅游区,旅 游经济是"三生空间"功能转变的主要原因 [40] 。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居住空间的扩张, 占用了农田或森林面积,使得空间属性由生产转为生活,或由生态转变为生活 [41][42][43] ;农业 休闲旅游的发展,农田或果园的发展占用林地或草地面积,使生态空间转为生产空间 [18] 。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婺源县各个乡镇都发生着这种空间功能转变的过程。 (4) 旅游发展对"三生空间"结构与功能演变的可能机制。国土空间结构与功能的 演变实质上是资本空间化与空间资本化的空间生产过程 [44] 。首先,政府资本与民间资本 通过将国土空间进行旅游资源化。这里政府资本与民间资本是实现国土空间旅游资源化 的基础 [45]…”
unclassified
“…的概念, 指出社会感知是利用各种海量时空数据研 究人类的行为特征, 进而揭示时空分布、 联系, 以及 社会现象的理论和方法。社会感知数据由调查统 计数据 [52] 发展为利用不同规模不同种类传感设备 实时感知物理世界社会个体活动的原始数据 [43,53] 。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个人感知应用 CenceMe, 可以 通过手机获取原始感知数据, 从而共享用户移动轨 迹等信息 [54] [59] 。Antrop、 Lichter 等学者研究外国农村聚 落变迁和城乡人口分布 [60][61] , 为乡村人居现状和发 展提出相关对策。国内人居环境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年代, 主要有乡村聚落 [62] 、 乡村环境 [63][64] 和乡村文化 转型 [65]…”
unclassified
“…、 构成标志 [4] 、 空间意象 [5] 等研究, 形成 "景 观意象" 的基本理念; 在此基础上, 他们进一步开展 对古村落文化与精神空间 [6][7] 、 规划思想 [8] 等研究, 正 式提出了古村落景观基因的概念 [9] , 并将其拓展到 传统聚落景观研究中; 接下来, 他们系统提出了传 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提取 [10][11][12][13] 、 图谱构建 [14] 及特征 分析 [15][16][17][18] 的理论与方法, 并将之应用于聚落景观区 系划分 [19][20][21] 等领域, 使景观基因理论成为架构在生 物基因、 乡村地理学、 聚落类型学等基础之上的成 熟理论并为学界广泛接受 [22] 。此外, 王兴中等 [23] 结 合文化生态学, 将景观基因理论拓展到转基因再现 领域; 翟洲燕等则识别提取了陕西传统村落的景观 基因 [24] , 并进行了相关图谱构建 [25] ; 周烨伟 [26] 对甘南 藏区传统聚落进行了图谱构建; 秦为径 [27] 则对凉山 彝族地区乡村景观基因进行了探讨。其他相关研 究 , 大 都 是 关 于 黄 土 沟 壑 区 聚 落 [28] 、 传 统 民 居 地 理 [29] 、 乡村聚落空间格局 [30] 、 乡村 "三生" 空间 [31][32] [35] 、 《陕西 古村落(二)--记忆与乡愁》 [36] 、 《黄土高原的村庄 --声音•空间•社会》 [37] [3] , 而基于景观基因完整 性理念 [12] 和景观 "连续断面修复" [23] [10] 及图谱体系 [14]…”
unclass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