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DOI: 10.2307/1493792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The Interpretation of Ordinary Landscapes: Geographical Essays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1
1
1
1

Citation Types

0
6
0
2

Year Published

2009
2009
2023
2023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7
3

Relationship

0
10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82 publications
(21 citation statements)
references
References 0 publications
0
6
0
2
Order By: Relevance
“…符号表达 [33] 。与之相伴随的, 自然景观要素的疗愈 体验研究也从 "非凡之地" 具有特定文化意涵的植 物和水体延伸到了城市的日常生活空间, 并以具有 符号意义的绿色空间(green space)和蓝色空间(blue space)指代。日常生活中的绿色空间包括公园、 花 园和小树林等 [34][35] 。这些绿色空间被证明不仅具有 情绪恢复力和压力缓解能力 [36][37] , 同时通过促进积 极的体力活动和维护邻里社会网络促进了身心健 康 [34,38] 。日常生活中的蓝色空间包括日常可接触的 自然水体, 如湖泊、 河流、 海岸 [39][40] ; 也包括人造水 体, 如喷泉和泳池 [40][41] 。自然和人造蓝色空间均被 证明具有情绪恢复力。同时, 蓝色空间的疗愈体验 具有更强的多感官交互特征, 即对蓝色空间的视觉 体验、 听觉体验和身体潜入其中的触觉体验均会在 不同程度上具有恢复效应 [40][41] 。由此, 符号景观被视 作衔接生物医学与社会文化研究的中介概念 [8,42] 。疗 愈景观的内涵得以发展, 即所产生的符号景观能够 创造并建立积极的健康信念和身份认同, 进而成为 促进身体、 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环境。人本主义视角 下的疗愈景观研究范畴延伸到了英美主流话语体 系之外的世界, 首次将印第安文化、 非洲与东方文 明中的疗愈体验加入疗愈景观研究中 [20,32,43] 。 其次, 结构主义观点也对健康地理学产生了实 质性的影响 [8] [44] 在有关机构型养老空间的研究中发现 小到床位的竞争, 大到不同等级和质量的医疗资源 的竞争都受到了结构性不平等的强烈影响。结构 主义视角下疗愈景观的另一关注点为城市日常生 活空间的疗愈潜能 [45][46] 。例如, Wakefield 等 [47] 在加 拿大汉密尔顿的研究中发现人们的身份和社会地 位对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疗愈效果产生很大程度 的影响。 不仅如此, 健康地理学者受到了 Giddens [48] 结构 化理论的影响, 意识到讨论景观疗愈性时必须将社 会的宏观结构性约束与个人微观能动性并置。他 们在疗愈景观理论框架中将结构主义与人本主义 思想进行融合, 形成了 Gesler 论与实践 [17,22,50] 。在此之前, 疗愈景观中的景观虽然 也被理解为各种物理、 社会、 符号环境相互作用的 产物, 但始终被视作一个复杂的实体 [50] , 或者为一 个有边界的内部连贯的中心 [51] 。而后结构主义思 潮影响下的健康地理学者则受到行动者网络理论 (actor network theory) [17,52] 、 场所生态学(ecologies of place) [6,50] 等理论的启发, 将景观视作不断竞争、 互 动、 发展的不同实体的动态组合。这一对景观概念 的拓展对疗愈景观的本体论假设产生了两个革命 性的转变。首先, 景观不仅指代了人文主义思潮强 调的局部自然社会环境, 也不仅包括了结构主义思 潮强调的宏观社会经济属性, 而且强调了局部关系 与其他时间地点的环境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共同 作用 [22] 。更重要的是, 这种分布式的组合的景观无 形中将疗愈景观的行动主体--人类, 视为了一个 在与其他人、 事件、 事物的关系中形成的关系自我 (relational self) [6,53] 。这一阶段的疗愈景观研究开始 聚焦于对西方现代话语中假定或构建的具有 "排他 性" 的人类主体的关注, 而关系自我的主观性、 情绪 波动和心理暗示则进一步强调了景观的动态不确 定性, 进而带来了关系视角下疗愈性意义的革新。…”
Section: 疗愈景观中景观内涵的形成unclassified
“…符号表达 [33] 。与之相伴随的, 自然景观要素的疗愈 体验研究也从 "非凡之地" 具有特定文化意涵的植 物和水体延伸到了城市的日常生活空间, 并以具有 符号意义的绿色空间(green space)和蓝色空间(blue space)指代。日常生活中的绿色空间包括公园、 花 园和小树林等 [34][35] 。这些绿色空间被证明不仅具有 情绪恢复力和压力缓解能力 [36][37] , 同时通过促进积 极的体力活动和维护邻里社会网络促进了身心健 康 [34,38] 。日常生活中的蓝色空间包括日常可接触的 自然水体, 如湖泊、 河流、 海岸 [39][40] ; 也包括人造水 体, 如喷泉和泳池 [40][41] 。自然和人造蓝色空间均被 证明具有情绪恢复力。同时, 蓝色空间的疗愈体验 具有更强的多感官交互特征, 即对蓝色空间的视觉 体验、 听觉体验和身体潜入其中的触觉体验均会在 不同程度上具有恢复效应 [40][41] 。由此, 符号景观被视 作衔接生物医学与社会文化研究的中介概念 [8,42] 。疗 愈景观的内涵得以发展, 即所产生的符号景观能够 创造并建立积极的健康信念和身份认同, 进而成为 促进身体、 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环境。人本主义视角 下的疗愈景观研究范畴延伸到了英美主流话语体 系之外的世界, 首次将印第安文化、 非洲与东方文 明中的疗愈体验加入疗愈景观研究中 [20,32,43] 。 其次, 结构主义观点也对健康地理学产生了实 质性的影响 [8] [44] 在有关机构型养老空间的研究中发现 小到床位的竞争, 大到不同等级和质量的医疗资源 的竞争都受到了结构性不平等的强烈影响。结构 主义视角下疗愈景观的另一关注点为城市日常生 活空间的疗愈潜能 [45][46] 。例如, Wakefield 等 [47] 在加 拿大汉密尔顿的研究中发现人们的身份和社会地 位对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疗愈效果产生很大程度 的影响。 不仅如此, 健康地理学者受到了 Giddens [48] 结构 化理论的影响, 意识到讨论景观疗愈性时必须将社 会的宏观结构性约束与个人微观能动性并置。他 们在疗愈景观理论框架中将结构主义与人本主义 思想进行融合, 形成了 Gesler 论与实践 [17,22,50] 。在此之前, 疗愈景观中的景观虽然 也被理解为各种物理、 社会、 符号环境相互作用的 产物, 但始终被视作一个复杂的实体 [50] , 或者为一 个有边界的内部连贯的中心 [51] 。而后结构主义思 潮影响下的健康地理学者则受到行动者网络理论 (actor network theory) [17,52] 、 场所生态学(ecologies of place) [6,50] 等理论的启发, 将景观视作不断竞争、 互 动、 发展的不同实体的动态组合。这一对景观概念 的拓展对疗愈景观的本体论假设产生了两个革命 性的转变。首先, 景观不仅指代了人文主义思潮强 调的局部自然社会环境, 也不仅包括了结构主义思 潮强调的宏观社会经济属性, 而且强调了局部关系 与其他时间地点的环境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共同 作用 [22] 。更重要的是, 这种分布式的组合的景观无 形中将疗愈景观的行动主体--人类, 视为了一个 在与其他人、 事件、 事物的关系中形成的关系自我 (relational self) [6,53] 。这一阶段的疗愈景观研究开始 聚焦于对西方现代话语中假定或构建的具有 "排他 性" 的人类主体的关注, 而关系自我的主观性、 情绪 波动和心理暗示则进一步强调了景观的动态不确 定性, 进而带来了关系视角下疗愈性意义的革新。…”
Section: 疗愈景观中景观内涵的形成unclassified
“…It is in continuous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r of dissolution and replacement" (Sauer, 1963: 333). Researchers subsequently began to consider how this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or 'morphogenesi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cultural ideas and practices, leading Meinig (1979) to observe that "if we want to understand ourselves, we would do well to take a searching look at our landscapes".…”
Section: Morphogenetic Thinking In Landscapementioning
confidence: 99%
“…Geography has a long history of studying landscape. Sauer's (1938) 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 and W. G. Hoskins' (1955) Making of the English landscape, followed by the work of D. W. Meinig (1979Meinig ( , 2016, were pivotal in bringing attention to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landscapes. By the 1990s, Cosgrove and Daniels' (1989) influential work helped situate landscape within the discipline as a cultural, symbolic resource that helps create and sustain communities: how communities viewed their landscapes was central to how they lived in them.…”
Section: Imprints In the Landscapementioning
confidence: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