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DOI: 10.1016/j.ecolind.2019.05.027
|View full text |Cite
|
Sign up to set email alerts
|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 and its impact on ecosystem services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zone: A case study of Zhangjiakou City, Hebei Province, China

Help me understand this report

Search citation statements

Order By: Relevance

Paper Sections

Select...
1
1
1

Citation Types

0
50
0
4

Year Published

2020
2020
2023
2023

Publication Types

Select...
7
2
1

Relationship

0
10

Authors

Journals

citations
Cited by 98 publications
(54 citation statements)
references
References 34 publications
0
50
0
4
Order By: Relevance
“…。生态系统在 提供各项服务时,自身也不断面临着各种风险;人类在从生态系统中获取利益的同时, 过度汲取使得生态系统功能逐渐弱化,生态系统供给价值不断损失。20 世纪末,中国城 镇化速度加快使得土地利用类型剧烈变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风险不断变化进而 影响人类福祉 [2] 。由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风险之间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作用, 因此,对不同地区生态系统供给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识别,并建设不同等级的生态分区 进行分区管控,不仅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区域生态工程建设的前提 条件 [3] 。 目前,多数国内外学者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评价作为两个独立的科学问 题,分别从格局 [4,5] 、过程 [6,7] 和功能 [8,9] 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随着近年来 "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和价值导向的要求,将人类福祉相关的生态系统服 务纳入生态风险评价的框架,成为生态安全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10] 。如今,结合生态系统 服务的生态风险评价多为理论层面的分析和概念的探讨,相关的实证案例分析较少 [11][12][13] ,研 收稿日期:2020-05-06;修订日期:2020-08-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771054)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 (18YF1FA05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 研基金联合资助课题 (20106203110002) 作者简介:谢丽霞 (1994-) ,女,甘肃甘谷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管理。E-mail: xlxyuqiao@126.com 通讯作者:白永平 (1961-) ,男,江苏南京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管理。 E-mail: baiyp@nwnu.edu.cn 谢丽霞 等:基于价值-风险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分区建设 究区域也以津京冀 [14] 、长株潭 [15] 和长三角 [16] 等经济发达地区和西南地区 [17,18] 为主。与多数 学者未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联系起来并作为相对平衡的研究领域相比,本文将生 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 (价值-风险) 作为同等重要的研究范畴,从二者结合起来的新 视角出发,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开展了生态分区的建设。生态分区不仅可以兼顾生态系 统内多生存对象,而且能对区域发展从生态系统、人类福祉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增强研 究的实用性和效用性。此外,生态分区建设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独特性,可从正反 两面表征区域生态安全状况,使管理者能够更精准地衡量决策环境、生态和社会要素, 全方位开展地区生态安全与社会发展建设,进一步推动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9] 。通过 分析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生态分区建设提供定量 依据,也为生态安全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黄河流域自身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人类干扰加剧,使得全流域水土流失、土地退 化、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等问题频发,如今虽然在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性的进展,但生态治理依旧任重道远 [20] 。黄河上游地区作为"中华水塔" ,其土地利用的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整合研究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生境变化监测具有 重要意义 [21]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能将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风险相联系 并作为衡量人地关系、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标准之一,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最终表达 是生态功能区 [22] 。综上所述,选取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变化 数据,构建模型指数,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值,旨在通过揭示二者的 时空演变规律,将环境状态与人类福祉联系起来进行生态分区建设,为研究区生态环境 进行分区管控提供理论指导。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unclassified
“…。生态系统在 提供各项服务时,自身也不断面临着各种风险;人类在从生态系统中获取利益的同时, 过度汲取使得生态系统功能逐渐弱化,生态系统供给价值不断损失。20 世纪末,中国城 镇化速度加快使得土地利用类型剧烈变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风险不断变化进而 影响人类福祉 [2] 。由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风险之间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作用, 因此,对不同地区生态系统供给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识别,并建设不同等级的生态分区 进行分区管控,不仅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区域生态工程建设的前提 条件 [3] 。 目前,多数国内外学者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评价作为两个独立的科学问 题,分别从格局 [4,5] 、过程 [6,7] 和功能 [8,9] 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随着近年来 "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和价值导向的要求,将人类福祉相关的生态系统服 务纳入生态风险评价的框架,成为生态安全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10] 。如今,结合生态系统 服务的生态风险评价多为理论层面的分析和概念的探讨,相关的实证案例分析较少 [11][12][13] ,研 收稿日期:2020-05-06;修订日期:2020-08-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771054)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 (18YF1FA05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 研基金联合资助课题 (20106203110002) 作者简介:谢丽霞 (1994-) ,女,甘肃甘谷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管理。E-mail: xlxyuqiao@126.com 通讯作者:白永平 (1961-) ,男,江苏南京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管理。 E-mail: baiyp@nwnu.edu.cn 谢丽霞 等:基于价值-风险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分区建设 究区域也以津京冀 [14] 、长株潭 [15] 和长三角 [16] 等经济发达地区和西南地区 [17,18] 为主。与多数 学者未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联系起来并作为相对平衡的研究领域相比,本文将生 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 (价值-风险) 作为同等重要的研究范畴,从二者结合起来的新 视角出发,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开展了生态分区的建设。生态分区不仅可以兼顾生态系 统内多生存对象,而且能对区域发展从生态系统、人类福祉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增强研 究的实用性和效用性。此外,生态分区建设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独特性,可从正反 两面表征区域生态安全状况,使管理者能够更精准地衡量决策环境、生态和社会要素, 全方位开展地区生态安全与社会发展建设,进一步推动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9] 。通过 分析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生态分区建设提供定量 依据,也为生态安全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黄河流域自身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人类干扰加剧,使得全流域水土流失、土地退 化、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等问题频发,如今虽然在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性的进展,但生态治理依旧任重道远 [20] 。黄河上游地区作为"中华水塔" ,其土地利用的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整合研究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生境变化监测具有 重要意义 [21]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能将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风险相联系 并作为衡量人地关系、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标准之一,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最终表达 是生态功能区 [22] 。综上所述,选取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变化 数据,构建模型指数,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值,旨在通过揭示二者的 时空演变规律,将环境状态与人类福祉联系起来进行生态分区建设,为研究区生态环境 进行分区管控提供理论指导。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unclassified
“…The Electroplating Plant at Zhangjiakou (EPZ, 40°50′12.008″ N, 114°52′26.451″ E) which was used for production since the 1960s, ceased production in 2015. The EPZ lies in the temperate continental monsoon climate zone with an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of 9.6 °C, and multiyear average precipitation of about 350 mm [ 12 , 13 ]. The EPZ includes six electroplating processes located in different areas.…”
Section: Methodsmentioning
confidence: 99%
“…To evidently reveal the spatial relations between LULC change and response for anthropogenicsustainability in urban ecosystem nexus, we first compute LULC dynamics rate for a specific and integrated LULC transformation of each city and cityscape level from 1990 to 2020 period, using three effective parameters: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single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SLUDD), integrated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ILUDD)), land use intensity (LUI) and land use diversity (LUD) methods (Chen et al, 2019;Hu et al, 2019;Huang et al, 2019;Liu et al, 2020b;Shao et al, 2020;Song and Deng, 2017;Zorrilla-Miras et al, 2014) followed equation 1 to 4. SLUDD reveals the change rate of a single land use type, while ILUDD estimate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land use change rate.…”
Section: Satellite Data Acquisition and Preparationmentioning
confidence: 99%